书画桌帝师刘基留下三幅画孙诒让请人重金酬购
正在明代,有“温州一家人”留下三幅古画,辗转温、处数地,历经数百年,经手不少社会名人,结尾同归温州。那么,这三幅古画画的是什么实质?与谁干系?又是如何回归温州的?且听“三十六坊君”缓慢道来。
正在温州文成,有一位伟大人物,有筹划有文才,曾助理修邦天子朱元璋一统山河,竖立大明王朝。后人所以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,即所谓的“三分寰宇诸葛亮、一统山河刘伯温。
刘伯温,即刘基(1311~1375),字伯温,后被封爵为“忠心伯”、追赠为太师,谥号文成。今文成县名即来自其谥号。
这三幅画均名为《授经图》,但尺幅区别、构图格式区别,画面却根本雷同,为“刘基一家人”:一家四人坐正在石头上,刘基居中,头披角巾,手扶藤杖,正面;正在他的左边,看上昨年纪稍父老为宗子刘琏,右边近刘基者是次子刘璟,居前年少者为长孙刘廌;画面左上,有古木置瓶花动作粉饰。
话说朱元璋正在众大臣助理登上皇位后,心坎的念法自然就众了。敏锐的刘基便起了告老旋里的心并上书天子。明洪武四年(1371),天子准其退养。这年仲春份,刘基回到故乡,初步躬种田园、念书弹琴的闲适生存。
然而天子还是困惑重重,对刘基“释怀不下”。洪武六年(1373),退养正在家的刘基应诏上京,为“标明净”向朝廷赔罪。刘基此行的神情是诚惶诚恐的。
明代淡洋,地处瓯、闽之间,是盗贼集结处,当年方邦珍便是从这里起兵反水的。刘基所以委托儿子刘琏上奏,倡议正在这里树立巡检司加以把持。这回,胡惟庸究竟找到膺惩的机遇,他赶忙指派大臣弹劾刘基,说刘基感应淡洋有君王之气,计算谋为本身的坟场,但本地庶民不允诺,刘家所以借树立巡检司来尴尬本地庶民。
刘基所以深感担心,正在洪武六年忙忙地上南京向天子注脚。没念到刘基到南京后一病不起,有时朝野上卑劣言四起。洪武八年(1375)三月份,天子下旨送他回家。一个众月后,刘基弃世。
依照画上题跋和刘基阅历,后人考据古画描写的刘基和后辈一派和谐研读经书的画面,应当产生正在洪武四年到洪武六年间。
三幅古画作家区分是徐易、陈洪绶(以下称徐、陈本),费丹旭摹徐、陈本《授经图(费丹旭摹本),任淇重书、翁方纲跋《刘文成公授经图像》(任淇重书本)。
第一幅《授经图》由明代徐易、陈洪绶合绘,竖幅,上有陈洪绶题名:授经图,徐易写像,陈洪绶画衣冠。上有“青田三世,忠心一门。石间几杖,花下琴尊。修然相随者子若孙,邈然追思者徐与陈。乾隆甲寅(1794)夏蒲月望日,北平翁方纲赞”等题跋。
为刘基一家画像的画家徐易,字象九,绍兴人,是明晚开创肖像画“波臣派”的曾鲸(1568~1650)高足(曾琼字波臣,所以被称为“波臣派”)。这幅画上他描写的刘基祖孙四人像,各具春秋、性格和气质,显露了刘氏一门研读经学,从容进退的气质。
而画衣冠的陈洪绶(1598~1652),字章侯,号老莲,诸暨人。陈洪绶开通末一代画风,名垂画史,被称为一代宗师。其绘画作品以线描技法特殊著称,画面显露力极佳。鲁迅评判“老莲的画,一代绝作”。
而上文提到的翁方纲(1733~1818),字正三,号覃溪,晚号苏斋,北京人。他精于金石考据,擅长占定石本,是乾隆岁月珍藏帖学的名家。
第二幅画是徐、陈《授经图》的摹仿作品,作家费丹旭。该画纵45.7厘米,横50厘米,题名为“授经图,徐易写像,陈洪绶画衣冠。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己西冬十月,西吴费丹旭摹。”引首有赵之琛篆书“刘忠心伯授经图”,题名为道光己酉嘉平赵之琛题”。费丹旭绘于1849年十月,赵之琛题于十仲春。
费丹旭(1801~1850),字子苕,号晓楼,湖州人。正在清晚期以自成一种仪外的仕女画享誉画坛。费丹旭正在摹仿徐、陈本时,变竖构图为横向构造,但根本保存了徐、陈来源貌。而题字的赵之琛(1781~1852),是钱塘(今杭州)人,篆刻书画家,为“西泠八家”之一。
第三幅是任淇重书、翁方纲跋语的《刘文成公授经图像》轴。纸本水墨,也是摹仿徐、陈本,构造为纵向。
然而这幅画上古木瓶花被挤到画中人物刘琏头边,笔力薄弱,元气大伤,画上也没有摹仿者题名。右上有任淇隶书“刘文成公授经图像”,并重书徐、陈本诗堂上翁方纲的题跋,题名:“永兴任淇书。”
画心左边有王鼎另纸题跋,实质为颂扬刘基功业,隐居授经,结尾“…俳徊青田众余慕,先生之风长穆然。乾隆乙卯小春朔华亭后学王鼎敬题于西湖小有天园之三十六芙蓉楼”。印款白文“王鼎”,朱文“涤山”。据查证,名为“王鼎”的人,画史上虽众,但华亭人,字、号“涤山”的却查无此人。
这三幅古画,是如何散播至今,结尾异曲同工到温州的?经后人从画面题跋及温州乡贤日记中考据,略可还原这一屈折“史书故事”。
正在第二幅费丹旭摹仿作品上,有浩繁当时名人的题跋。如第五条题跋为“是(此处缺二字)传必久。闻鹤田白叟先曾睹于括苍,欲购得之,未果。其哲嗣叔总(即端木百禄)逛松阳时竟获,贸以归”。阐述了古画的泉源。
鹤田白叟,即端木邦瑚(1773~1837),字子,号鹤田,青田人。道光十三年(1833)进士,官至内阁中书。他博通经史,与魏源、宗稷辰、吴嵩梁等传为道光时期“薇坦五闻人”。
后记中固然讲通晓画得来源,却没有详指是哪幅《授经图》。不外费丹旭摹本正在1849年绘制,端木邦瑚是正在1837年弃世。既然曾被端木邦瑚睹于括苍,并被其子端木百禄购置的必定不是“费丹旭摹本”,要么是徐、陈本,要么是任淇重书本。
又据刘耀东《疚庼日记》:“松君兄于林同庄处,借观先文武公三世《授经图》,用照影印即成,寄示一片,甚鲜明。同庄所藏系乾隆某年重摹之本。忆昔于瑞安李漱梅先生家借观《授经图》,为明季陈章侯画衣冠,徐易写相貌。又有陆曾熙、翁方纲、汤金钊、宗稷辰四先生题赞。陆题缺八字,余均完美。孙籀庼师,尝属漱梅偿还吾家,命耀东以三十金酬之,漱梅未许。闻漱梅得自端木显祖(太鹤先生之孙,叔总先生之子),实叔总先生旧藏者。今同庄所藏本,殆即临端木所藏旧本,上方所题翁赞,系永兴任淇重书,而漱梅所藏本,则陆、汤、翁、宗诸题,皆墨迹也。漱梅之子翼伦,卒业温州中学,余与他有一日之长,因致书次饶与翼伦再商偿还吾家,愿酬以百金,未知能如愿否?”
《疚庼日记》所记有两本《授经图》,一本是林同庄所藏任淇重书本,一本是李漱梅所藏徐、陈本,两本均出自端木家,书画装裱机价格。且淇重书本摩自“徐、陈本”。
据此,端木百禄所购的应是徐、陈本,后被端木显祖转给了李漱梅。20世纪50年代入藏温州博物馆。
端木邦瑚的儿子端木百禄是宗稷辰的女婿。端木百禄,字叔总,字小鹤,号梅长,又号石门山人,暮年流寓瑞安,以卖画终。其孙端木显祖,家藏不少都由他散出。
第二幅画是道光八年(1828)费丹旭正在端木百禄获得徐、陈本后请他摹仿的。费丹旭摹本,抗战岁月被端木后人出售给青田县政府,后被温州实业家吴百享先生保藏,上世纪50年代初吴百亨先生将其捐献给温州博物馆。
而任淇重书本上有朱文保藏印“曾存瑞安林氏”,包首行书题“瑞安林氏所藏”,显示曾藏于瑞安闻人林同农户,与前《疚庼日记》所叙划一。后亦归藏温州博物馆。但刘耀东仅依照松君从林同庄处拍的照片来占定是乾隆间摹本。原本王鼎边跋的跋纸比画心纸旧,不是同岁月之物。从画风和纸质看,任淇重书本成图正在晚清,应是端木百禄得徐、陈本后,请费丹旭摹仿一本后,意犹未尽,又请其它画家摹仿一本。
“温州一家人”《授经图》,由端木百禄收人徐、陈本初步,衍生出费丹旭摹本和任淇重书本三个版本,结尾都归入温州博物馆,也是值得幸运和快乐之事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适合客厅的字画行书书法装裱出来比效果图还好
- 字画装裱材料请问长沙裱画大概多少钱?
- 装裱材料批发书画装裱店年盈利6万多元(组图)
- 字画是否装框王思聪豪掷250万的K歌之王濒临破产
- 字画批发网字画装裱有就业前景吗?
- 字画装裱前景中国国画框批发市场
- 字画图片大全把科学“裱”在画框里
- 装裱字画步骤莱阳国画框批发
- 名人字画最好不要裱永泰装裱机械与您分享书法
- 字画装裱知识【国画框】国画框价格_国画框报价